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虞晔)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膏方制作技艺”首次入驻进博会非遗会客厅。
会客厅内,药材、定制膏方、中医药器具、传统书籍、养生茶饮、草本香囊等特色展品整齐陈列,空气中弥漫着温润的药香。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朱晓春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岳阳膏方”坚持全流程手工制作,遵循配方、浸药、提取、浓缩、收膏、分装、凉膏七步传统工艺,所有药材均选用道地优质细料,搭配特制铜锅熬制,真正实现“一人一方”的个性化定制。
“膏方必须用心去做,每一步都不能含糊。”朱晓春强调。配方环节要精准搭配30至50味药材,剂量对应10至14天用量;浸药需将四五公斤药材浸泡6小时,尤其根茎类药材必须浸透,才能让有效成分充分析出;提取时要经过两次煎煮,第一次煮沸后熬制2小时,第二次1小时,最后还要压榨取汁,确保 “榨透”,不浪费有效成分;浓缩阶段需持续2小时,同时加入阿胶、龟甲胶、鹿角胶等辅料,供糖尿病患者的则会调整胶的比例,用黄明胶替代部分阿胶,避免影响血糖;收膏是关键一步,需把控好胶与药的比例、糖的用量。
“这样熬出的膏体颜色发亮、能照出人影,且流动性适宜,入口温润不黏腻;最后分装后还要在晾干间经紫外消毒放置一晚,待水汽散尽再封盖,防止发霉。朱晓春抱出一坛膏方样品向记者展示亮丽“成色”。

11月5日,上海岳阳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朱晓春向记者展示精心熬制的海派膏方的成色。尹薇摄
记者现场拿起一个棒棒糖形状的膏方尝了尝,完全没有传统中药的苦涩感。“这是专为儿童设计的卡通造型膏方。”朱晓春介绍,这是团队针对小朋友怕吃药研发的既保留药效又兼顾适口性的创新剂型。现场还有针对更年期女性的妇科膏方、助力安神解郁的养生膏方等。8款四季惠民小膏方覆盖不同人群需求,尤其适合工作繁忙的白领亚健康群体。
现场一些外国记者还详细询问膏方的适用人群与服用方法,对这门 “中式养生技艺”充满好奇。“11月7日是立冬节气,岳阳医院的100口紫铜锅正式开炉,在进博会舞台上欢迎全世界的友人来体验中国海派膏方这个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晓春表示。
益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